首 页
陶瓷艺术家
陶瓷百科

20世纪粉彩瓷艺术演变脉络简论 2016-08-07

(文.段晓健) 【摘要】20世纪粉彩瓷发展有着复杂的演变历程,20世纪初古典粉彩瓷进入没落时期,民国时期新粉彩瓷崛起,20世纪后期,当代粉彩瓷在多元语境中发展。
【关键词】20世纪,粉彩瓷,演变脉络      20世纪的一百年间是中国陶瓷艺术跌宕起伏发展的时期,作为传统陶瓷艺术重要种类之一的粉彩瓷亦经历了复杂多变的演变过程,从清末至民国再至当代,每个时期的粉彩瓷艺术都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古典余晖——20世纪初清末粉彩瓷的没落     粉彩瓷自康熙晚期萌生以后,在雍正与乾隆时期得到高度发展,其技艺臻于炉火纯青,雍正粉彩瓷的精细清新、乾隆粉彩瓷的华丽繁缛,成为粉彩瓷古典时代的高峰与典范。
乾隆之后,粉彩瓷即开始呈现滑落之势,并日益陷入因循守旧的程式化制作之弊中而无法自拔,以致进入清末后陷入濒临消亡的边缘。
    20世纪初,仍处在清末时期,为光绪末年以及宣统年间,光绪官窑粉彩瓷为此期代表。
一度衰微的清末瓷业在光绪时期呈现如回光返照般的繁荣,大有中兴之势,官窑瓷业表现出明显的复兴之势。
官窑粉彩瓷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特别是在宫廷庆典之际,如慈禧太后寿辰等,宫廷都会向御窑厂订制一批粉彩瓷,从而大大刺激其发展。
光绪末期官窑粉彩瓷明显无力与雍正、乾隆粉彩相提并论,总体呈疲弱之势,如其绝大多数为日用瓷,乾隆时期鬼斧神工的转心瓶、交泰瓶等已踪迹全无,纹饰主要为花鸟,山水、人物之作极少等,这些都显现出光绪末期官窑粉彩瓷的式微。
尽管如此,光绪末年官窑粉彩瓷中仍不乏精致之作,其精品瓷亦颇令人称道,如著名的大雅斋瓷器。
    宣统二年时(1910年)江西瓷业公司正式成立,御窑厂成为公司的一部分,为官商合办的性质,其所产粉彩瓷与光绪官窑粉彩瓷并无二致。
光绪三年时,腐朽的清政府灭亡,也宣告了古典粉彩时期的落幕。
不过,其后,在袁世凯统治时期,景德镇亦曾制作所谓“洪宪瓷”,与古典粉彩瓷类似,传为精品。
    从民窑来看,20世纪初的民窑粉彩瓷的衰败之势较官窑粉彩瓷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时,正值浅绛彩瓷极为风行之时,浅绛彩瓷是程门等文人介入后对粉彩变革后创制的新型釉上彩,其显著的文人之风使其与古典粉彩风格大异其趣,引当时达官贵人竞相追捧,甚至御窑厂画匠亦参与制作,促使民窑粉彩瓷急剧衰退,制作亦颇为粗劣。
不过,在西方国家收藏热推动下而兴起的仿古瓷此时亦方兴未艾,仿古粉彩大行其道,以仿乾隆粉彩为主流,假托“古月轩”瓷之名而广为流传,其高仿者几达以假乱真。
    二.文人之风——民国新粉彩瓷的兴盛    民国初期,代表粉彩瓷发展方向的官窑粉彩瓷已随封建王朝的覆灭而风光不再,民窑粉彩瓷已跃升为主体,但主要以仿古为面目的民初粉彩瓷充其量仍是古典粉彩的余晖,主导者的仍是浅绛彩瓷。
不过,浅绛瓷在工艺上的缺陷却暴露无疑,历经数十年之后,其即会出现褪色或色彩脱落现象,且易藏垢,从而大大影响其外观效果和收藏热情,这就给了粉彩瓷以复兴之机遇。
    主导民国粉彩瓷复兴的力量并非来自于粉彩瓷仿古作坊,其主体仍然是浅绛彩瓷画家,因而民国粉彩瓷的复兴实际上是浅绛彩瓷画界的自身工艺回归与改良的结果,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适应新的审美需求所作的抗争。
    民国粉彩瓷复兴的代表人物是王琦、潘匋宇、汪晓棠,均曾是浅绛彩瓷的创作者,又成为颠覆浅绛彩工艺、引领粉彩走向新粉彩境界的先驱。
随着浅绛彩瓷画家纷纷“倒戈”,一场声势浩大的粉彩复兴运动在古老的景德镇上演。
但这绝非是传统守旧势力的重新得势,而是一场真正的变革运动,与传统粉彩可谓大异其趣,因而以新粉彩谓之,以区别于古典粉彩。
    新粉彩之新在于其工艺上虽然回归了粉彩,但在形式与立意上却是直承浅绛彩的文人精神。
在形式上,新粉彩瓷采取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形式,构图与笔法无不上承元明清文人画名家之风范,在立意上,追求文人画的高远淡泊境界。
1922年,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成立,与会者有二百余人,新粉彩瓷画名家占了很大比例,先驱领袖尽在其中,为推动传播新粉彩瓷作出了重要贡献。
    “瓷业美术研究社”1927年毁于军阀之手后,1928年,一个影响颇为巨大的艺术家社团“月圆会”在王琦的倡导下成立,其成员数量不多,时称“珠山八友”,在其引领与表率下,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新粉彩创作群体,人物、花鸟、山水各有名家,新粉彩走向高峰发展期。
新粉彩瓷在继承浅绛彩古典文人风的基础上,又将当时流行的“海上画派”以及“金石画派”艺术因素大量融入,形成既雅致又具时代气息的艺术风格,步入雅俗共赏的新境界。
民国后期,随着战乱的加剧,景德镇瓷业整体衰退,新粉彩亦风光难继,尽显衰颓之势。
    三.多元语境——20世纪末期当代粉彩瓷的发展     随着国家经济的腾飞和陶瓷艺术收藏热的持续升温,当代陶瓷艺术进入空前繁荣时期,创作群体不断壮大,工艺技法与艺术风格日新月异,而于此时,作为传统名瓷之一的粉彩瓷在多元语境下的生存态颇引人关注。
    当代粉彩瓷的发展遭遇到明显的困难,可谓处在内外夹击之中。
于内,则新彩瓷崛起之速度颇引人注目,曾经难登大雅之堂的新彩瓷于当代已为瓷画家摸索出许多新技法,其画面所造意境已不让于粉彩,而于创新性较远超粉彩瓷,特别是青年陶瓷彩绘者多习新彩而厌粉彩之工艺繁难,使粉彩瓷显现出明显的传承危机。
于外,则中国现代陶艺在西方陶艺思潮及作品的影响下于20世纪八十年代末逐渐兴起,并在20世纪90年代随学院派力量的显著增强而渐具挑战传统的实力,粉彩瓷亦受其冲击,在学院派中处明显的边缘化地位。
    尽管如此,当代粉彩瓷以其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受众依然广阔,在各种文化语境中均具有及取得一定话语权。
    从传统来讲,粉彩瓷依旧是传统陶瓷艺术中颇受青睐的品种,民国新粉彩的后辈传人们在20世纪末依然悠然地创作着与前辈并无太大差别的粉彩作品,在现代都市中玩味着古典的文人意趣,而这种古典韵味正与都市人在快节奏工作中渴望返璞归真、悠游闲适生活的理想相契合,因而有着稳定的消费群体,特别是在当代传统陶瓷制作技艺已提升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下,更增加了其强势存在的底气。
    从现代来讲,粉彩瓷亦并非在现代陶艺中无其生存空间,事实上,20世纪末的现代陶艺家们已经从盲目崇洋的窠臼中解脱出来,开始了对现代陶艺民族性的思考与探索,而将传统陶瓷艺术元素注入其中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陶艺民族化之路,于是,粉彩瓷作为传统元素被运用于现代陶艺中也就并非属鲜见的行为了,清新淡雅的粉彩与现代陶艺的异型与材质相映衬,产生颇为摄人心魄之美感。
    融合无疑是20世纪末陶瓷艺术的显著趋势,标志着其未来发展方向,粉彩瓷的发展亦显现出明显的融合之势。
20世纪末的粉彩瓷画家们不断地将现代元素加入到传统粉彩的创作当中,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构图、笔法、立意等的显著变化,而其他陶瓷工艺元素如色釉等亦与粉彩结合更为紧密,这样,传统与现代的界限在粉彩瓷中已变得模糊不清,而进行机械划分显然并无必要,融合使当代粉彩具备了更强的生命力,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其消亡的可能性也就变得颇为微小。
    四.结语     20世纪的一百年间,粉彩瓷先后经历了清末的没落期、民国的新粉彩时期和当代的多元发展时期,风格各异,各具特色,均是时代的产物。
21世纪已过去十余年,这期间,粉彩瓷基本延续了20世纪末期粉彩瓷多元发展的方向,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性特征依然为当今时代粉彩的主流风格。
参考文献 [1]李文跃.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2]孔六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王光尧.清代御窑厂的建立与终结——清代御窑厂研究之一[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02). [4]郭玉昆.官样与清宫御窑——故宫藏清代同治光绪御定瓷样及瓷器展[J].收藏家,2007(10). (转载请注明来源:最瓷器-最美瓷器网 http://www.zuiciqi.com/zhishi/bfc168ec6bddf6268ce0987ce0c084b8_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