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陶瓷艺术家
陶瓷百科
美壶网

古陶瓷科技鉴定与传统鉴定解密陶瓷元素 2016-11-23

  :针对自然科技鉴定法和传统鉴定法的关系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无论是考古界还是科技界的专家,其主流的看法都是一致的,即自然科技法和传统鉴定方法之间并不是矛盾的对立的,而恰恰与之相反,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关系。
著名的古陶瓷科技考古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李家治教授就多次提出,自然科技应用于古陶瓷研究和鉴定不是万能的,其应用和发展有其阶段和过程,研究古陶瓷等文物的自然科技背景的学者应当努力掌握一些传统的考古学知识,无论是该领域的自然科技研究专家还是考古专家都应该积极敞开胸怀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而已故的著名古陶瓷专家、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先生在2001年由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倡议的有关古陶瓷科技研究和鉴定的香山会议上,也提出:自然科技鉴定法和传统鉴定法,两者不可偏废。
过去传统鉴定方法主要是从人文角度,依据古陶瓷的器型、纹饰等外观特点,靠眼光、凭手摸、靠古代文献资料、靠新出土的一些实物傍证。
而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文物研究领域的应用完善,一定要充分利用自然科技手段的优势所在。
但是脱离人文科学,没有传统考古学作依撑,单凭自然科学测定也是不可行的。
这主要体现在首先标本的取舍要靠考古发掘来获取,自然科学手段 “独立”是行不通的。
鉴定需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掌握历史上已经有的资料;二是要有新考古发掘的资料,如窑址的新考古发现等情况;三是传世品的排比、分类;四是自然科学手段的测定;五是进行摸拟实验。
这五项工作做好了,才能更好的完成鉴定工作。
古陶瓷的传统鉴定法和自然科技鉴定法相比,其区别和特点可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古陶瓷进行鉴定所切入的角度不同。
传统古陶瓷鉴定法主要从社会人文的角度,着眼于古陶瓷的器型、结构、纹饰以及一些工艺痕迹等同当时、当地的审美情趣、文化时区特征以及功能需求等密切相关的外观特征,找寻和判别其相应的身份。
而自然科技鉴定法,则更多的关注于古陶瓷的材料属性、保存环境,包括其原料的选择、加工、成型工艺、烧成技术等等;2)获取古陶瓷鉴定依据信息的方式不同。
如前所述,古陶瓷的传统鉴定法,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或低倍放大镜的协助)、手感等方式,来获取古陶瓷的外观信息特征,方便简捷、无破坏但主观性较强。
而古陶瓷的自然科技鉴定法则主要通过大型的仪器测试设备,如X荧光分析仪、热释光仪等等,来获取古陶瓷相应的元素组成、所吸收的辐射能等方面的信息,信息获取相对比较客观,信息可定量化,便于比较、完善,但过程较为复杂,某些方法还会对待鉴的古陶瓷本身产生一定的破坏性。
3)信息的处理方式和过程不同。
传统的古陶瓷鉴定法主要是通过个人的经验和信息积累,通过人脑的对比、分析和判断来进行古陶瓷的鉴定,其个性化和针对性较强。
而自然科技鉴定法则更多的依靠计算机技术和多元统计方法等手段来处理海量的信息因素,逻辑性强,但分析者必须掌握多方面的学科知识。
4)通常情况下,自然科技鉴定法只能对鉴定对象的产地、时间等方面提供判断依据,但对鉴定对象的历史、艺术等方面的人文属性、经济价值的判断却无能为力。
而传统鉴定专家不仅对鉴定对象的进行真伪判断,而且还能对于鉴定对象的价值进行估计。
5)一般来说,自然科技鉴定法更有利于古陶瓷的真品和仿制品间的判别,由于仪器的检测精度或某种属性(如元素组成)变化所存在的时间间隔、规律,因此对于某些比较细化的阶段、王朝鉴定会出现无能为力的现象。
综上所述,古陶瓷科技鉴定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古陶瓷的科技鉴定方法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许多地方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古陶瓷鉴定专家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深邃的鉴别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精神,对中国古陶瓷的鉴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
但陶瓷的科技鉴定工作则是以科学的数据来证实,使之更为准确,与文物考古鉴定专家的鉴定相辅相成,更能去伪存真。
古陶瓷科技鉴定和传统鉴定方法并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的关系,而多学科协作,是中国古陶瓷鉴定的必由之路。
(转载请注明来源:最瓷器-最美瓷器网 http://www.zuiciqi.com/zhishi/a936a0a75f645e624797dce2dce6a999_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