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陶瓷艺术家
陶瓷百科

景德镇瓷器鉴定与欣赏之康熙年间素三彩(一) 2016-10-23

        :元青花瓷比较少,所以比较珍贵。
明时期的瓷器也很不错,有自己的特点。
清朝的瓷器也有自己的味道,我们都听过一个词:素三彩。
对素三彩比较熟悉的朋友可能会知道,素三彩是康熙年代生产的比较文静、典雅的瓷器,而且数量不多。
素三彩之所以叫素三彩,明显字眼着落于素,相对于彩而言的。
康熙年间的瓷器,彩瓷比较绚丽多姿,很多人都喜欢,不仅国人有收藏的兴趣,连外国人也都纷纷在寻找。
素三彩可能在名字上没有彩瓷好听,但其实,它在宫廷的地位其实并不低,甚至可以用非常高三个字来概括。
素三彩向来是以精细的工艺和高雅的艺术品位著称的。
素三彩源于明清时期,景德镇生产的一种釉上低温彩瓷器。
素三彩的彩料是以黄色、绿色、紫菜色为主,当然,也会有白彩和墨彩。
我们现在区别的白釉和黄釉,就是以底色釉的颜色来分别的。
前者也叫白地三彩,后者也叫黄地三彩。
而黑釉、紫色釉则分别叫黑地三彩、紫地三彩,其他的类比。
与一般的瓷器相比,素三彩的制瓷时间和程序都比较复杂。
素三彩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它必须要在第一次的烧制之后再次进行烧制。
我们可以从资料上看到,素三彩的第一次烧瓷,是从已经成型的各类器型里,选用1250摄氏度的高温进行锻制,在经过短暂的加工,绘画之后,再用950摄氏度的高温进行煅烧,在经过多种工序之后,这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真正的素三彩瓷器。
素三彩的珍贵,可以从康熙御窑厂这个词汇中窥见一斑,大家都知道御窑厂是干什么的。
素三彩向来是以康熙御窑厂和景德镇生产的作品为最高档次。
我们区别素三彩,是以彩色为标准的,素三彩在制瓷的过程中,不用红彩,因而,很容易和五彩区别。
素三彩成名许久,给我们的一个印象是细。
之所以说素三彩的特点是细,是因为,我们能够看到的素三彩中,它的胎体是比较细的,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素三彩在制作过程中,其胎体的原料配制和煅烧的各个工序都是很严格的。
其实,在制瓷的过程中,不管是元青花瓷、明瓷、清瓷,还是宋代以及唐代等,乃至于现如今,在制瓷器的过程中,都是“精打细算”的。
不仅仅是胸有成竹,而且是细上加细,小心再小心。
我们都知道,有一种瓷器是一个人从胎体的选择,煅烧,绘画,加工,自己独立完成的。
这就要求了艺术家们或工人们,非常的仔细才能避免出错。
素三彩的胎体是做的比较薄和精细的。
在制作素三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的不辞辛劳,胎体没有出现厚薄不匀或变形的情况,用和谐一词可以概括整个完美的作品。
素三彩在制作过程中,工人们为保证瓷器上的绘画艺术效果,同时胎体表面的细润也要有体现,就只有在胚体晾干之后,先进行施釉。
有的瓷器仅仅是需要在表面进行外壁进行加工即可,但素三彩则不一样,里面也要和外面一样,都要经过施釉的加工处理。
这一工序完成之后,还有在表明绘画的地方将釉去掉。
据工人们讲述,这就是要让胚体看起来更加细润。
一般而言,胚体的泥料组成部分,或多或少的都会有孔隙,而釉的组成部分则更加细,可以将孔隙覆盖住。
素三彩的釉品质比较好,高温釉指的是和瓷器一起煅烧完成的白釉,低温釉则指的是黄地、紫地、墨地等釉色,在进行彩画绘制时,在花纹周围就用的上这些釉色了。
瓷器的精细特点如上面所述,如果能在欣赏素三彩的同时,明白它的特点,那么在鉴定与收藏瓷器的路上,你会比别人走的更好。
(转载请注明来源:最瓷器-最美瓷器网 http://www.zuiciqi.com/zhishi/a5fdb9c801467ca8184b001730b06b5e_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