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陶瓷艺术家
陶瓷百科
美壶网

浅析陶瓷釉上彩装饰中常见装饰技法 2016-11-09

       所谓釉上彩,就是先烧成白釉瓷,或者烧成单色釉瓷,也可以烧出多色彩瓷,在这样的陶瓷上进行彩绘后,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
其中古彩、粉彩、新彩为最常见的三种釉上彩技法。
        古彩:清康熙年间,景德镇御器厂发明和使用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因此在彩瓷创作上改变了明代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康熙釉上彩的独特风格一一一康熙古彩。
并在大明五彩的基础上,不断改进釉上彩料的制作工艺,使五彩色料成玻璃状。
        古彩又名硬彩、五彩,是以红、黄、绿、蓝、紫等各种带玻璃质的彩料,按图案纹饰需要施于釉上,在瓷胎上用生料、钒红勾线,用单线平涂的方法,再在800-900度之间二次焙烧而成的一种古彩。
由于它红绿分明,层次较少,彩色鲜明透彻,故称硬彩。
       古彩所描绘的对象甚多常见的有人物、山水、龙风、鸳鸯、松柏、灵芝、花草等。
古彩瓷在历次世界性的博览会上,受到广泛的称赞,是景德镇陶瓷技术的优秀传统之一。
就年代来说,包括大明彩和康熙彩;就色彩来说,有三彩、五彩和红绿彩。
其技法特点是单线条平面,线条刚劲有力,笔划简练生动,古彩的色彩明净晶莹,色调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民间风格浓厚,装饰性强。
      古彩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单线平涂”,先用红黑两种油料构线,干后再填色,所填颜色没有明暗渲染,只是平填。
而填的颜色烧成后呈玻璃状的透明色,所以,线就成为古彩的重要手段。
古彩所用颜色,全是金属着色剂,有红、绿、黄、紫、蓝五种基本色。
古彩颜色烧成后,透明艳丽,犹如宝石镶嵌在瓷器上,本身就有装饰美。
线和色,构成古彩的两大特色,线条是骨干,色彩是血肉,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依存。
一件好的古彩作品,必然是线与色结合紧密,能充分显示出其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和谐统一。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
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至900度的温度烘烤而成。
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
这种白色彩料,俗称“玻璃白”。
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
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已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粉彩工艺技法要点是用玻璃白打底,用没骨法进行勾涂渲染,突出纹饰的阴阳转测和浓淡深浅的立体感。
粉彩不含硼,但是含有砷。
粉彩的含砷主要体现在借鉴珐琅彩料的制法,在白色彩料玻璃白中引入砷作为乳浊元素。
其作用是,对各种色彩进行粉化,同时借助玻璃白加入量的改变,增多色阶。
从装饰的艺术效果来看,具有秀美、俊雅、持重、朴实而又富丽堂皇的特点。
凡绘画中所能表现的一切,无论工笔或写意,用粉彩几乎都能表现。
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之分,增加了层次和立体感,从而形成了淡雅、精细、填色和洗染、烧成等工艺步骤。
    新彩旧称洋采,出现于清末,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陶瓷装饰方法。
先用五彩颜料在白瓷表层绘以各式画面或图案,再入彩炉烘烤,这种瓷器,称新彩瓷。
新彩瓷,系清末民初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
建国后,几经改进,使新彩装饰技法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成为广泛采用的装饰形式。
当今流行的新彩中除颇有中国写意画风格的扁笔新彩外,还有鲜艳明快的刷花、喷彩,规整秀丽的平印、丝印贴花等。
经过一系列改革创新,装饰格调已形成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地方特色。
    彩绘技法多样,艺术表现力强。
新彩在技法的运用上,可广泛吸收中国画、油画、水彩画以及木刻、剪纸等画种的表现手法,可丰富新彩的艺术风格。
无论工笔、写意,创作者均可尽情发挥,局限性小,可拓宽创作者的创作思路。
新彩装饰相对于传统粉、古彩更为随意大胆,效果也极为丰富多样。
它既可用于绘制山水、花鸟、人物,古意新画;又可在创作过程中尽写胸中逸气,彰显个性。
此外,新彩生产成本低,易于与现代工艺技术结合,进行批量生产。
与此同时新彩瓷画也大量吸取了中国书法和中国画的表现技巧,讲究画中有诗,书韵印趣。
近年来,新彩又和其它装饰形式结合在一起组合成新的综合装饰方式,大大提升了新彩的装饰艺术和审美效果。
    釉上彩装饰的任何表现形式与技法都不是目的,而如何在这些形式与技法中表现出内涵与思想才是关键。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开阔眼界,同时还要善于吸取不同领域的艺术与科学知识,然后凭借个人的艺术素养与兴趣进行创造。
相信随着我们的不断尝试,釉上彩装饰艺术会一直发展下去。
  (转载请注明来源:最瓷器-最美瓷器网 http://www.zuiciqi.com/zhishi/95b2b2657d9bb9e11e47473937091ac4_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