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陶瓷艺术家
陶瓷百科
美壶网

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景德镇海外陶瓷之路 2016-12-29

景德镇瓷业产品不仅“器行九域”,而且“施及外洋”,成为我国进入世界市场的大宗出口商品。
两宋时期,朝廷因财政困难,“一切倚办海舶”,奖励外贸,不遗余力。
广州、泉州均设置市舶司。
景德镇瓷器,主要经过这两大商港,通达海外大小五十余国。
  元代,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说:“元朝瓷器运销到全世界”。
景德镇的青花瓷已较多地销往阿拉伯地区。
内陆交通,主要是沿着“丝绸之路”运瓷器。
从内地运至新疆,进入中亚细亚的沙漠和草原,然后翻山越岭到波斯,再到地中海。
  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时,带去大批中国丝绸和瓷器,赏赐海外诸国,发展了外交关系和贸易往来,开辟了大规模远航贸易通道。
景德镇瓷器也随之越过万里波涛,遍销东南亚及西方诸国,远至东非海岸和尼罗河畔。
  非常耐人寻味的是,景德镇本属内陆山城,明清时期就虔诚地供奉海神。
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镇上即建有一座宏丽的天后宫,其规模之壮观超过其他庙宇,宫内雕梁画柱,金碧辉煌,大都是海航之景。
传说镇上有一豪富瓷商,运瓷远销海外,横渡大洋,突然在海上遇到强烈风暴,幸亏蒙难时见到天后显灵,才得以脱险,转危为安。
为了兑现对神的许愿,建造了这座保佑海航平安的天后宫。
此后人们出海都要入宫先祭海神。
这座天后宫,实际已成为古代景德镇陶瓷出口的一个象征。
  现代日本学者三上次男,以极大的兴趣,考察了从唐末以来逐渐频繁使用的海上贸易路线,并称其为“陶瓷之路”。
即从中国东南部的海港出发,绕过印度支那半岛和马来半岛,一方面通向南太平洋诸国,另一方面驶向印度洋,通过波斯湾和地中海,到达阿拉伯、东非和西欧。
这条海路之所以被冠为“陶瓷之路”,正是和这一时期大量出口的景德镇瓷器息息相关。
  从“丝绸之路”到“陶瓷之路”,表明景德镇瓷器有了范围更广、取利更多的国际市场,无论在出口数量和金额上,都居全国之首。
  (转载请注明来源:最瓷器-最美瓷器网 http://www.zuiciqi.com/zhishi/8d6082f2480b1a1ca049c7c224ee217b_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