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陶瓷艺术家
陶瓷百科

央视寻宝现青花热水瓶何以让观众如此欢乐 2016-09-30

央视《寻宝》栏目现青花热水瓶。
       在一档电视节目《寻宝》上,一位藏友展示了一件青花瓷器,称是明永乐青花热水瓶,是郑和下西洋装开水用的。
这位藏友表示,如果是真货,应该值至少一百万元。
现场专家点评称,感谢陶瓷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如果郑和地下有知肯定打喷嚏。
  新闻源   上周六晚上播出的《寻宝走进晋江》中,一位藏友展示了让人震惊的明永乐青花热水瓶,他说:“明代的时候没有胆,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个工艺,装开水进去用棉被包起来(用以保温)。
”他还称这是郑和下西洋装开水用的。
该藏友的证据,是青花热水瓶底的文字:“明成祖内阁司礼太监御宝、大明永乐六年戊子秋。
”他觉得如果这是真品的话,市场价值应该至少在一百万元以上。
但青花热水瓶把现场的专家和观众都逗乐了。
专家认为破绽就在瓶底的字上,“一般来说,没有把皇帝的帝号(写上去的),明成祖,清世宗,没有这么写的。
”专家还调侃说:“感谢陶瓷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如果郑和地下有知,肯定打喷嚏。
”“对中国历史和中国陶瓷史全方位的突破,太有才了。
”……   微言大义   网友@蒋胜男:郑和用过的热水瓶,内阁的司礼监,永乐六年的成祖,现在的古董制造商越来越有穿越时空的想象力。
好吧接下来我期待着战国出土的爱疯5代青铜器了。
  活灵活现263977:雷到了   无声静候516047:谁又有明末清初的金丝楠木的电脑桌,求收藏!!!   甜瓜30:什么知识!什么脑子的人啊?这也敢买下来还去电视上露脸?哎!!   炉火纯青586144:高手在民间啊!   中国李一宁:我们造的不是假,是创意,晓得哇~~~   天南地北993115:耻辱呀,这都是历史教育的失败,咱们的造假工作因为历史没学好而频频出低级笑话,所以说教育很重要,学习很必要!   评论   “青花热水瓶”何以如此欢乐?   在“青花热水瓶”面前,你我注定要忍俊不禁。
先不说这瓷器的现代外貌,单单是底部“明成祖内阁司礼太监御宝、大明永乐六年戊子秋”之类的文字,便注定让人喷饭。
这样没有常识的造假,已经是戏谑无极限。
  “青花热水瓶”如此欢乐,连专家都忍不住吐槽调侃。
对比藏友的振振有词,不能不有种无奈的伤感。
这是一个全民爱收藏的年代,资料显示,全国收藏爱好者竟有9000万,而依附和寄生于收藏嗜好背后的造假产业,已是蔚为壮观,甚至都有造假地图陈列于世。
换句话说,当收藏成为一种生态链,类似“青花热水瓶”之类,自然会应运而生,绝难匿迹。
  在娱乐的江湖,有眼球就有一切。
或者说,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只要能把观众吸引,博出位早已是屡试不爽的手段。
而对于开遍全国的鉴宝之类节目,在红火和喧嚣之后,也难逃“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困窘,甚至有“干爹赠翡翠”这样为提高收视率公然造假的瞠目现象出现。
至于颇为公众和专业人士诟病的现场估价,算是点燃公众收藏热情和提升节目收视率的不二法门,如今也被有关部门叫停。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许会恍然大悟,“青花热水瓶”这样一个让人哄然大笑的鉴宝行为,很有可能是无伤大雅但却有意为之的花边与插曲。
否则,很难解释普通人都可以辨认真伪的“青花热水瓶”何以通过初审,再进入节目现场,并最终得以堂而皇之地播出。
我们在讥笑他人的粗陋与浅薄,他人却在暗忖收视率提高的回报与收益。
谁是谁的菜,还真说不准。
  鉴宝节目之所以长盛不衰,自有其原因与需要,毕竟,在丰富电视节目同时,也是在对公众进行知识宣教。
不怕节目娱乐化,就怕科学庸俗化。
  “青花热水瓶”好在只是一个逗人一乐的插曲,而良莠不齐的鉴宝专家,以及将赝品鉴为宝物的事实,却俨然是这个娱乐化时代的暗疮。
在宣教文物知识、提高欣赏品位日趋异化为炒作与眼球经济的语境里,科学的严肃与公正,当是所有娱乐化外壳下的内核,这一点必须厘清,也是电视台和媒体必须恪守的底线。
/*门户阅读页显示上下篇文章 BY:cr180*/ .cr180nextitle { height:auto; overflow:hidden; padding:3px 5px} .cr180nextitle span{ font-weight:bold; display:block; float:left; width:50%;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overflow:hidden} .cr180nextitle span a { font-weight:normal} /*门户阅读页显示上下篇文章 BY:cr180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最瓷器-最美瓷器网 http://www.zuiciqi.com/zhishi/8c29d7661b5c3f72df97062283904902_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