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陶瓷艺术家
陶瓷百科

千年瓷都景德镇古陶瓷瓷矿遗址一览 2016-07-13

     高岭瓷土矿遗址       高岭瓷土矿遗址,位于景德镇市东北50公里鹅湖镇高岭山,遗址分布在方圆10平方公垦的范围内,遗存有几十处采掘矿洞、淘洗设施和尾砂(矿土淘洗的废弃物)堆积。
  据《浮梁县志》记载:“高岭,在县东七十里仁寿都,地连婺湖石城,山险特其,黄巢之乱乡民保之,有黄梅寨、走马台、双井泉。
元末于光将李昌赛守之。
民有强悍风,今其山产磁土,取以为业。
”高岭古瓷矿区开采于元代,至明代中期,乾隆以后虽有开采,但为不多,应为该矿的衰落期。
它支配景德镇瓷业有几个多世纪。
  景德镇制瓷在元代始用“二元配方”(即瓷石加高岭土的制胎法),高岭土成了制瓷的重要原料。
清《南窑笔记•合泥》谓:“不(音d e n)性软,高岭性硬,川二种配合成泥。
……一切瓷器坯胎骨俱用合泥做造。
”由于高岭土含AI,0,(三氧化二铝)约35%,掺进瓷石制胎,能提高瓷胎中的铝氧,使制品的烧成范围增宽。
高岭土引进瓷胎以后,减少了制品在烧造过程中的变形,降低了瓷器的成本,扩大了瓷石的使用面,改善了瓷器的理化性能,在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在高岭瓷土矿开采之前,景德镇制瓷是在麻仓(今鹅湖镇东埠麻仓,在高岭山东北数公里)获得这类粘上,麻仓土为高岭土的前身。
除麻仓外,古高岭土矿还有李黄、大洲两地。
李黄始采于清乾隆后期;大洲始采于清嘉庆时期。
       文献早有关于高岭山瓷土的记载,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谓:“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坚硬;—名开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软。
两土和合,瓷器方成。
”其中高梁山即指今高岭山。
清•蓝浦《景德镇陶录》载:“高岭,本邑东山名,其处取土作不,……近邑两李家田,大洲上高岭土可用,不大于东土,但造佳瓷必求东埠出者耳。
”1 7 1 2年,法国耶稣会米华传教的神甫昂特雷柯莱(d’Entrecoles汉名殷宏绪)在他的‘封信简中曾向国外介绍过高岭土,高岭土遂闻名海外。
高岭土,始称麻仓土,元代称“御土”,明代称“官土”,明万历以后称高岭土,1 8世纪初已成为瓷用粘土的世界性专门术语,“高岭”亦成为国际通用的kaolinite(高岭土)命名地。
  1987年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宝蓬瓷石矿遗址   三宝蓬瓷石矿遗址,位于景德镇东南约12公里。
三宝蓬为南山余脉,山高数百米,山上有多处较大的瓷石开采坑洞,据传宋代已开始了瓷石的开采。
在山脚下,至今还有一座水碓房,为专门加工瓷石的作坊。
该作坊最初建于宋代,原由风车作动力,以后人们利用附近小溪水源,改风车为水车作动力。
每个车轮可带四支碓。
古代矿工从三宝蓬挖来瓷石,将它锤敲成小块放入碓臼内粉碎。
然后淘洗、滤渣、沉淀、风干,最后制成长方形瓷土块,即可塑性强的优质制瓷原料。
南宋以前景德镇瓷器制胎仅用瓷石一种原料,因此,当时三宝蓬瓷石矿与邻近的湖田、杨梅亭窑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瓷器生产区域,对湖田、杨梅亭窑场产生过重大影响。
至今该处瓷石仍有开采,作坊碓声昼夜不息,保留着古意浓郁的风貌。
陈湾瓷石矿遗址   陈湾瓷石矿遗址,位于景德镇市西南约20公里鱼山乡陈湾村附近。
该矿瓷石品质与三宝蓬瓷石相似,开采于明代,景德镇生产仿哥器瓷土原料曾出自陈湾,是生产传统瓷原料产地。
建国后矿区有大规模开采,现今仍保存有制瓷土的水碓作坊。
大洲瓷土矿遗址   大洲瓷土矿遗址,位于景德镇西北约45公里浮梁县黄坛乡境内,矿床属花岗岩风化残积型。
该矿区瓷土外观呈淡黄色,主要由高岭石、石英、云母类矿物组成,质地纯净,品质优良。
  该矿约开采于清代嘉庆,清末期因开采困难而停止。
民国时期曾一度恢复开采,建国后开始大规模开采,是景德镇陶瓷原料中较好的优质高岭土基地之一。
马鞍山制匣土遗址   马鞍山制匣土遗址,位于景德镇市东南约2公里马鞍山。
据《景德镇陶录》载:“镇南有马鞍山,旧取土作烧瓷匣,后以景镇来脉禁止。
山之西麓,唐有云门教院”。
明、清以来马鞍山一带为景德镇制匣取土之地,明清时期制匣泥土,出自乐平朱家山及马鞍山、里村、官庄等处,有白土、老土、子土数种,制匣时三者渗合并用。
据载,制匣时:“须多参白土,则入火经烧;否则参用老土、子土太多,则匣不坚固,一经强火,倒塌随之矣。
”马鞍山产老土、子土,是景德镇瓷用匣钵原料产地之一,该地制匣生产至上世纪80年代结束。
  (转载请注明来源:最瓷器-最美瓷器网 http://www.zuiciqi.com/zhishi/88db8ec1165bf03e9cc8d5d87bf3f2dd_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