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陶瓷艺术家
陶瓷百科

乾隆瓷器以奢华闻名:青花粉彩工艺都已炉火纯青 2016-09-21

    乾隆一朝在清代历史上非常重要。
经过了康熙、雍正两朝的励精图治,乾隆时期政治清明,国泰民安。
乾隆瓷器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奢华,其品种实际上不 止文献中记载的57种,而是要多得多,有很多品种是在试验当中,有的品种今天偶然可以看到。
我们熟知的品种,比如青花、粉彩、斗彩以及各种颜色釉,在乾隆 时期都做得炉火纯青。
冬青釉的颜色是造出来的,在自然中看不到 这是一个清乾隆年间豆青釉的方瓶,也叫壁瓶,一面是平的,可以挂在墙上。
我们从这个小瓶上可以感受到乾隆时期人们的生活质量。
封建社会的生产力 跟今天的生产力是不能比的,当时的生活质量再高,也不能跟今天相提并论。
但是当时的精神追求可以跟今天相比,有时甚至优于我们今天的生活。
冬青釉的颜色是主观创造出来的一种颜色,我们在自然中看不到。
在青釉上描金,是为了显得富丽堂皇。
中间开光的主题画的是山水。
船上的两个人虽然画得很小,但是彼此有交流。
我们能从细部看到那个时代的氛围以及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祥和。
这是一件乾隆时期的官窑。
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个类似的壁瓶,两件非常相像,只有纹饰有一些不同。
南京博物院那一件,中间开光写的是御制诗,这件开光是山水。
无论是字还是山水,都表达了当时人的一种追求。
一件普通官窑盒子也粉彩描金,可见奢华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盖盒,其形状可以看作菱花形。
它以松石绿为地子,上面是粉彩和描金,纹样是凸出来的,非常奢华。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精美的官窑盒子,在宫廷可能极为普通,只是置于一角,偶尔放点儿东西。
它的精美和奢华是一个时代的反映,表现出盛世时期 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所达到的高度。
我们在物质层面不断追求,改良、改进、创新,使品种由单一变得复杂、由俭素变得奢华,然后是精神层面的追求。
可见古人 一直在努力地追求既能满足物质需求,又能满足精神需求的境界。
    观复学堂 唐英在景德镇督造陶瓷多少年? 马未都评:乾隆时期的官窑瓷器之所以烧造得非常精美、非常奢华,跟一个人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人就是唐英。
唐英当时是宫廷派到景德镇的一位督陶 官,主要任务就是督造陶瓷的生产。
他在景德镇督造瓷器,和窑工一起吃睡,由一个外行变成内行,极其敬业,当然也跟他的禀性有关。
唐英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 做事非常谨慎,每次做完瓷器都要写奏折。
乾隆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已经75岁高龄的唐英给乾隆皇帝写奏折,申请辞职:“奴才犬马,年齿七十有五,气血日衰,医药不能速效。
伏念槯务窑 工关系重大,现在虽有奴才儿子寅保随任帮办,唯是寅保究系少年,诸事阅历未久,奴才自顾病事,淹缠一时,猝难痊愈,若不及早奏明,设有贻误,则奴才负罪益 深,为此据实奏闻,恭请皇上另择贤员,到关接办。
”唐英写这段话跟乾隆皇帝对他的要求有关,乾隆皇帝想让唐英的儿子唐寅保接班,但是唐英在奏折中说他觉得 儿子还是个少年,其实当时他儿子岁数已经很大了。
唐英深知这里的责任,如果让儿子去顶班,万一儿子做不好,就会连累所有人。
所以唐英就奏请辞职,并希望皇 帝另派高明。
乾隆皇帝看了奏折以后非常感动,马上就批准了唐英的奏请。
唐英得以告老还乡,半年以后就去世了。
75岁在古代已经算是高龄了,他从46岁起就 接任督陶事,一直干了29年。
在乾隆一朝的陶瓷当中,署“唐英”款的,有一些是著名的青花瓷器,上面写着“沈阳唐英”款;还有一种是墨彩的,上署“蜗寄老人”,这是他的自 称,也叫“蜗寄居士”。
凡是署这类款的都是唐英自己烧造着玩的,非常雅,跟我们看到的那种皇家气派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体现了他个人的艺术风格和审美。
乾隆时期的各色釉大瓶用了多少陶瓷品种? 马未都评:乾隆时期的烧造了很多精美的瓷器,其中有一件非常著名,它把乾隆时期的多种工艺集于一身,名叫各色釉大瓶,俗称“瓷母”。
从上到下,这件大瓶包括松石绿、胭脂红地彩粉、仿景泰蓝、仿哥釉、青花、金彩、仿松石釉、窑变、斗彩、豆青釉刻花、霁蓝描金、粉彩、绿釉、珊瑚红地描金、仿官釉和褐彩描金,共16种。
《陶成纪事碑》中记载,雍正年间共有57个陶瓷品种,这上面就用了16个。
今天把它当作艺术品来看,可当时烧造的时候可是非常困难的。
就像要把 窝头、馒头、发糕、花卷、包子等一屉蒸出来,其实不太容易实现,因为每种食物熟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如果把它们搁到一起蒸,窝头还没熟,馒头早就蒸开了花 了。
烧造瓷器也有这个问题。
瓷器分为高温釉和低温釉,窑变、豆青釉、青花釉、青花都是高温釉,而粉彩、松石绿都是低温釉,必须两次入窑才能烧成,这当中就会有温差。
要在最好的位置上把它们的顺序排出来,最后把它烧成,这个过程非常不容易,体现了当时高超的技术。
这种大瓶经过了无数次试验,总共烧成了两个,一个在故宫博物院里收藏,另一个据说流落到了民间。
这件东西在烧造中,颜色搭配非常困难,有极暖的 红色、极冷的青绿色,使用窑变得时候红色的面积偏大,使用上面的松石绿的时候面积就偏小,否则容易头重脚轻。
今天看来这件东西没什么神奇的,但是在250 多年前,古人就有这样高超的技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图文来自《醉文明 收藏马未都(伍)》 (转载请注明来源:最瓷器-最美瓷器网 http://www.zuiciqi.com/zhishi/528cf32f8c9a07f8338d9ffe712489d6_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