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陶瓷艺术家
陶瓷百科

古代陶瓷罐的造型分类(二) 2016-10-19

古代陶瓷罐的造型分类 【陶瓷网www.taoci.com】轴头罐,流行于明、清的一种罐式。
明永乐时期创烧,因罐体似卷轴画的轴头而得名。
造型为上小下大,斜直腹,圆底内凹,颈、腹之间有板沿,弧形帽式盖。
清康熙、雍正朝多有仿制。
    冬瓜罐,罐式之一。
敛口,丰肩,长圆腹,假圈足,宝珠钮平盖,形如冬瓜,故名。
其形制始见于湖北武汉龙泉明永乐年间楚昭王墓出土物,此后历朝未再见这一造型,至清代道光朝再度出现并成为晚清时极为流行的器形。
道光、咸丰时盖钮似宝珠,同治以后则呈烛焰式。
    法轮式罐,又称为戟法轮式罐,明宣德朝出现的罐式。
直口,丰肩,广平底,罐肩部有凸起的8个长方形平面扳手,上绘青花折枝花卉;罐身分层饰有青花八吉祥纹、蓝查体梵文。
莲瓣纹罐盖顶部下塌,盖内书有“大德吉祥场”篆书铭文,罐底亦有同样的文字与之相对应,为佛教法器。
    壮罐,罐式之一。
流行于明、清时期。
造型特征为直口,折肩,筒腹,腹下内折,带盖。
罐口、足直径基本相同。
明宣德时制品釉面肥润。
清代乾隆年间多有仿制,釉层较薄。
    蟋蟀罐,专门畜养、斗弄蟋蟀的罐。
有陶、瓷制品。
烧制地区比较广泛。
瓷制品以景德镇瓷器为主,明宣德时期烧制的器形为鼓式,盖下凹,有钱形气孔,盖内竖写六字单行青花款,器底有六字双圈年款。
万历时期,造型变化较多,有圆、方、梅花、瓜棱、扇面、八方等形式。
清代仍有烧制。
    天字罐,明成化年间的一种小型斗彩盖罐,因罐底无边栏的青花"天"字而得名。
器形为直口,短颈,圆肩,鼓腹下部内敛,内挖圈足,附盖。
盖多平顶微凸,直壁,覆于罐口。
罐腹主纹多为海马纹,还有海水龙纹、缠枝莲纹等纹饰。
天字罐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均有仿制,康熙朝仿品胎体厚重,雍正、乾隆朝胎薄质细,釉下可见明显的旋纹。
    莲子罐,流行于明崇祯朝的一种罐式。
直口,垂肩,长圆形鼓腹,圈足,附盖,盖面略鼓,整体造型似一颗莲子。
    将军罐,一种罐式,是佛教僧侣盛敛骨灰的器物。
因宝珠顶盖形似将军盔帽而得名。
初见于明代嘉靖、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时基本定型。
清康熙朝最流行。
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
    瓜棱罐,罐式之一,明代较为流行,因罐身呈瓜棱形而得名。
嘉靖、万历时烧制量较大。
    粥罐,罐式之一。
流行于清代,康熙时始创。
器形为直口,圆肩,深腹,底微敛,圈足,器肩部有对称双孔,可系绳索或配金属环以便提携。
同治以后,粥罐使用广泛,产量猛增。
    鼓罐,罐式之一,流行于清代康熙至道光年间。
器形似鼓,一般无盖,罐身上下部各饰一周凸起的鼓钉,腹部贴塑一对铺首衔环。
唯有雍正朝的开蓝釉鼓罐器口配盖。
    日月罐,一种罐式。
敛口,溜肩,长圆腹渐收,圈足,弧形圆盖若太阳,腹侧贴双耳若月牙,故称“日月罐”或“月牙耳罐”。
始见于清代康熙朝,为雍正至道光时期官窑独特器形之一。
  西瓜罐,一种罐式。
敛口,圆腹,形如西瓜,又似宝珠,故南方称其为“西瓜罐”或“西瓜坛”,北方地区称为“一颗珠罐”。
其形制创始于清代乾隆朝,延续至清末民国。
平盖,盖钮早期若宝珠,晚期形如烛焰。
(转载请注明来源:最瓷器-最美瓷器网 http://www.zuiciqi.com/zhishi/3e4738b9f7b89c4a7edab9285780fcf5_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