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深圳龙岗坂田街道手造文化街,徜徉在徽派建筑风格的楼宇间,“左顾右盼”看不够的长街美景,仿佛五六十年代电影场景的定格,时光的长河仿佛在这条街上缓缓流淌。
其建筑与文化艺术相得益彰的巧妙融合,使手造街散发着人与大自然、与文化艺术的和谐之美。
举目深圳,恐怕只有坂田手造文化街才有这样唯美的天设地造,随意移动三五步,就能看见动辄数十年、乃至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
只要你走进手造文化街,这里各具特色的国粹区、非遗区、乐活区三大文化板块,一定会放慢你的脚步,愉悦你的身心,陶冶你的情操。
如今,远近闻名的坂田手造文化街,经人们口口相传,已成为龙岗区坂田街道乃至深圳市的一朵文化奇葩。
手造街 “探宝”
唐颂旗袍:手工定制魅力无穷
近日,记者深入到手造街,探访文化底蕴浓厚的唐颂旗袍,醴陵釉下五彩瓷,巧夺天工的根雕作品,创意无限的剪纸……将这些隐藏在手造街里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全方位展示给深圳市民。
在现代女性迷恋时尚、追捧名牌的时下,手造街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一直坚持手工制作旗袍,大到布料、设计、裁剪,小到盘扣、混边、针法,都能根据顾客的需求制作。
走进手造街上的唐颂旗袍馆,你既能看到优雅古典型的简约式旗袍,又有妩媚性感型的华丽式旗袍,还有自然休闲型的潇洒式旗袍……300多个品种的旗袍让记者目不暇接。
唐颂旗袍由深圳市唐颂旗袍馆馆长、唐宋服饰有限公司旗袍设计总监唐光艳所创,是深圳唯一一家高端定制旗袍店。
醴陵陶瓷:釉下五彩光耀千年
早在清末,“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醴陵陶瓷就已闻名海内外,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步入手造街的逰艺堂, 深圳市逰艺堂文化发展公司总经理杨大卫对记者如是说。
“醴陵瓷成品晶莹润泽,清雅明快,无铅无毒,花色千年不褪,能同时满足人们对于审美和环保健康的双重要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据杨大卫介绍,新中国成立后,釉下五彩瓷相继成为“毛主席用瓷”、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宴厅用瓷、中央领导人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瓷,更赢得了“红色官窑”美誉。
杨大卫向记者展示了逰艺堂的镇馆之宝——《雪里红梅薄胎碗》,这件珍品由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邓景渊创作于1973年,是为毛泽东烧制专用的薄胎碗的试制品。
该作品为纯手工拉胚,薄度达0.024毫米,属釉下五彩瓷作品中的最薄,如今已经历了40年的岁月沉淀,仍晶莹剔透,温润可人。
逰艺堂面积近800平方米的陶瓷艺术馆展厅展示了当代醴陵釉下五彩名家精品数百件,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醴陵窑釉下五彩艺术馆之一。
入驻手造街两年,逰艺堂工作人员张纯接触了不少瓷器收藏家,一位退休老教授尤为令她印象深刻。
家住万科第五园的张老来自江西南昌,平日里有着收藏景德镇陶瓷的爱好。
张纯告诉记者,店内一件由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曾安楚设计并制作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张家界水绕四门》让张老情有独钟。
足足“垂涎”了这件作品两个月,张老终于鼓起勇气,向逰艺堂请求支付一部分定金由店里代为收藏,待筹足款后,再将这件作品请回家。
在张老筹钱的一年里,中途有不少收藏家意图高价收藏这件作品,但杨大卫始终不为所动,坚持为张老保留着这件作品。
香港藏家李先生是逰艺堂的常客,如今已收藏500多万元的五彩瓷作品。
他认为,醴陵瓷收藏仍属于投资洼地,有很大升值空间。
(转载请注明来源:最瓷器-最美瓷器网 http://www.zuiciqi.com/zhishi/3df3c6914bc7071071f4103f07526c8f_422.html)
Copyright © 2014-2015 www.zuici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3109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