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陶瓷艺术家
陶瓷百科

瓷器鉴定如何了解和认识郎窑绿瓷器 2016-07-08

        :瓷器鉴定的道路,远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可能这条路一路平坦,可能充满荆棘,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收藏时锻炼火眼金睛了,如何区别,如何鉴定,如何找准方向投资,如何找准方向收藏对的瓷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郎窑红,而不太了解郎窑绿,我们就一起学习学习,如何鉴定郎窑绿。
我们先从一个郎窑绿瓷器入手。
    康熙年间的郎窑绿瓷器  上面这幅图就是康熙郎窑绿釉葵口盘,我们可以看到,此盘的一个特征,浅腹、平底、圈足,整个盘子,都被用郎窑绿釉装饰满了。
当然,可能图片不是那么的清楚。
相对比而言,郎窑绿和郎窑红是在款型、胎体、足等部分是保持一致的,区分二者只需看颜色即可,里外釉画均为青绿色的,即为郎窑绿瓷器。
郎窑绿瓷器的釉面是比较厚的,也有着很厚的玻璃质感,釉色较深,部分瓷器有细碎的斜片纹,交相呼应下,会显现五彩光泽,盘面光亮莹彻。
历史记载,宋代时期,绿釉瓷器就已经得到了比价普遍的烧制,而明清时期的绿釉瓷发色也都会很漂亮。
在烧制工艺上,绿釉瓷也都会区别于其他的瓷器,绿釉瓷不同于青花瓷,不同于其他类别的瓷器。
早期的孔雀绿釉瓷,是绿釉瓷的一种,就是在胚胎上,用孔雀绿釉加工后,用低温一次性烧成。
在烧制的过程中,会有部分的器物发色呈现偏蓝,因而,又称为孔雀蓝,法蓝。
元代的绿釉瓷会年代久了,会发生脱落的现象。
这是因为,元代的绿釉瓷在烧制时,不是采用的低温烧法,而是第一次先用高温,将瓷胎烧制成白釉瓷或涩胎,再用孔雀绿釉加工,进行第二轮的低温烧制,第一次的高温与第二次的低温差距比较大,瓷器表明会呈现程度不同的细小开片。
细心的人就可以发现,这些小开片在将来使用时,时间一久,土壤侵蚀严重,自然会造成脱落现象。
清朝时期的孔雀绿釉瓷,也会因为烧制时,瓷窑温度高,胎釉紧密,胎面上也会呈现密集细小的开片。
釉层比较均匀、细薄,而且釉色是比较稳定的,釉面上的光泽有如玻璃般,光鲜亮丽,酷似翡翠的颜色和光泽,会让人的视觉得到冲击的时候,享受美。
我们对绿釉瓷,有一种说法,叫“苍蝇翅”,这就是说的瓷器釉下紧贴胎体处有密集的细纹片,用放大镜观看的时候,釉面上会呈现密集细小的点点,这是由釉内气泡大量存在所致,         而另外一种成为“郎不流”,指的是在瓷器的底盘,近足之处,有一圈不过足的垂釉。
但这个垂釉非常的自然整齐,给人一种釉从上流到下时,戛然而止之感,很自然。
颜色都是越级越厚时,会呈现比较厚的深色。
釉色也不例外,在厚釉处,也会呈现深绿色。
  当然,我们这里所讲的一些特征也只是比较粗略的讲解,如果对郎窑绿感兴趣的,可以一方面找专家了解,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瓷器书籍,或许可以解答,从而对绿釉瓷、郎窑绿釉一个比价深刻的认识。
(转载请注明来源:最瓷器-最美瓷器网 http://www.zuiciqi.com/zhishi/2aab2c70cde80cc983a5c59726c956b0_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