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陶瓷艺术家
陶瓷百科

景德镇浅绛彩简介 2016-09-08

      与盛于清末的浅绛彩瓷是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
它改变了传统陶瓷繁冗的装饰纹样,开创了瓷画装饰从师法宋院的工致转而师法元人空灵淡雅的风格,因此,立即受到文人士大夫的青睐。
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约50年之间,风靡一时,直至民国后才被进口高温彩所取代。
它首次大规模地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风貌。
刘新圆认为:“毫无夸张地说,晚清浅绛彩艺人是景德镇现代彩瓷风格的开创者。
”对浅绛彩瓷的研究,应该是二十世纪景德镇瓷艺研究的重要一环。
       “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
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子久和赵松雪。
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别的低温彩釉。
         从烧制工艺角度看,浅绛彩所用之彩料与粉彩大致相近,烧成温度也一致,然而它们之间仍有本质上的区别:(1)粉彩所用之黑料为纯度较高的钴土矿,而浅绛彩所用黑料,称之为“粉料”(即在钴土矿中加入铅粉配制而成)。
由于粉料含铅,纹样画出后不用“雪白”(一种含钴料)覆盖便能烧成。
故粉彩之黑深而亮,浅绛之黑浅而淡,但烧成效果似水墨浑化,别有韵味;(2)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含砷的不透明白色料)打底,浅绛彩不用,而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直接画上瓷胎,故粉彩有渲染而浅绛则无;(3)清代粉彩艺人由于分工细,文化水平不高,故多数只能专工一种题材。
浅绛艺人则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多数兼善山水、人物或花鸟;(4)清代官窑粉彩由宫中发样,工匠照描,描完后填色,故很难表现出艺人的个性。
浅绛则从图稿设计、勾画到渲染都由一人独自完成,能自由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因而粉彩为局部工人分工合作的产物,而浅绛则是文化层次较高的艺人得心应手之作,故粉彩板而浅绛活。
晚清粉彩多取自前代瓷器图案,浅绛则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书稿,故粉彩“工”而浅降“放”。
此外,浅绛彩瓷还有一大突破是在瓷画上题写作者名字,或题诗、署款兼备,这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一种创举。
因为它首次使中国画自宋元以来形成的“诗、书、画”一体的优良传统表现在瓷器上,其文化气息更加浓郁,也为近、现代的新粉彩瓷创造了新模式。
       尽管大部分的浅绛彩瓷器上留有作者的款识及年款,但目前仍无法具体判定这种格式诞生于何朝何年,或像其他瓷器一样,也有一个变种和蜕化的过程。
浅绛彩瓷产生于道光末年(即1835至1850年前后)应是比较可信的。
其一,大部分浅绛彩釉面呈细微波浪纹起伏,称“橘皮釉”,是道光时期釉的特色;其二,浅降人物画明显受道光时期流行的“无双谱”人物影响;再者,道光时开始,文人士大夫自行设计与制作文玩已不是新鲜事,著名的“曼生壶”、“子冶壶”等即诞生于此时,因此文人画家在瓷器上别出新意的创作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像海上画派名宿张子祥(张雄)于咸丰六年丙辰(1856年)所绘《四清图》瓷板。
张子祥时年五十三岁,在画坛上已有一定地位。
由于有了像他这样一些著名艺术家的参与,浅绛彩器在社会立即博得士大夫阶层的喜爱。
         同治元年(1862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浅绛彩的“黄金时期”,这时浅绛绘手名家辈出,百花齐放,浅绛彩瓷器的画画水平空前发展,足可媲美纸绢丹青。
以程门、王少维、金品卿、俞子明等为代表的名家留下不少佳作。
在此影响下,一些非绘瓷专业名家也加入到创作中来,如篆刻大师黄土陵、山水画家吴待秋等都有作品传世。
民国时期著名的“珠山八友”中的好几位都曾画过浅绛彩。
浅绛彩器也从供观赏的瓷板、扁壶之类转向日常用品,如帽筒、水盂、印盒等,几乎覆盖整个日用瓷领域,风行一时。
一些器物上还烧有“某某堂藏”等字样底款,则说明是藏家专门定制的珍玩。
         可惜,由于当时浅绛彩颜料不能耐久,容易磨损,而现存的浅绛彩瓷器亦大多数颜色残缺不齐。
到民国初年,浅绛彩瓷便淡出了历史舞台,被粉彩所代替。
         “江窑” 浅绛彩从颜料上吸众家之长,有洋料(西赤)、有传统颜料(矾红),精磨之后画于瓷胎之上,以830°的温度烧成,同当今粉彩烧成温度无异,使彩料紧贴胎骨。
江窑浅绛彩以宋元花鸟画、明清山水画为蓝本,(见浅绛彩珍禽图胆瓶、浅绛彩莲蓬壶),巧妙地利用瓷画颜料,在立体的瓷器上表现中国自然的一山、一水、一天地;一花、一叶、一世界;以求再现中国古代绘画追求之意境。
(转载请注明来源:最瓷器-最美瓷器网 http://www.zuiciqi.com/zhishi/10f53b9d0f1942761b82b5d544201d2c_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