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陶瓷艺术家
陶瓷百科

李文遥

李文遥职称或者类别: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李文遥,1940年出生,195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古彩专业,1961年进入景德镇艺术瓷厂美术研究室从事专业的陶瓷美术创作,1990年任景德镇文物商店书记+ 李文遥自幼随父学艺,其父李盛春(专长古彩)是景德镇解放后第一批被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的33位艺人之一。
在陶院学习古彩时,受教于“陶瓷美术家”段茂发,在艺术瓷厂美研室受大师欧阳光指导。
同时师从当代三位著名古彩大师,吸收了他们的特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李文遥擅长传统的古彩技法,他创作的瓷板画《梅开呜喜》、《秋色斑斓》等作品,线条刚强奔放,色彩红绿鲜明,给人以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感受。
文/图 《瓷器》记者 张钧和师从三大名家 秋雨阵阵,室外的天气有点冷。
而在李文遥的家里,四周墙壁挂着古彩瓷板,大红大绿,透着与季节不徊称的热烈。
今年68岁的李文遥,之昕以被评为景德镇首批传统制瓷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就是因为这些古彩。
同样是在李家,40多年前,李文遥的父亲李盛春,也是因为其在古彩方面做出的成就,被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当时被授此称号的仅有33人。
古彩,又名硬彩,是景德镇陶瓷技术的优秀传统之一。
为别于清代粉彩,一般称明代五彩和清代康熙五彩为古彩。
古彩所描绘的对象常见的有人物、山水、龙凤、鸳鸯、松柏、灵芝、花草等。
其技法特点是单线条平面,线条刚劲有力,笔画简练生动,色彩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民间风格浓厚,装饰性强。
李文遥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对言彩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古彩,父亲便成了李文遥第一位师傅。
1955年,李文遥考进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古彩专业。
当时,学古彩的人很少,年轻一代的更是屈指可数,他同一届学古彩专业的只有10人。
就在这里,李文遥遇到了他的第二位师傅——同样以古彩著名的“陶瓷美术家”段茂发,并在指导下,对古彩进行了系统学习。
陶院毕业以后,李文遥进入了景德镇艺术瓷厂美术研究室,从事古彩专业的陶瓷美术创作。
一个专业的平台,让热爱古彩的李文遥如鱼得水,李文遥的古彩技艺突飞猛长。
这时,李文遥的第三位师傅出现了。
当时,以擅长古彩的欧阳光就任职于此。
他对李文遥的创作,进行了手把手的指导。
同时受到当代三位著名古彩大师的指教,不得不让人羡慕。
难怪,在谈及学徒经历时,李文遥没有说苦和累,只用一个词——“幸运”。
的确,李文遥是幸运的。
李文遥的古彩世界 1962年,一位化名为群力的人,在《陶瓷美术》杂志发表了一篇《试探古彩前途》的文章,文中对古彩的现状及未来,作了深入的探究。
在谈及古彩前景时,作者充分肯定了李文遥的古彩作品,并评价其为古彩技艺的后起之秀,那年李文遥年仅22岁。
46年后的今天,李文遥被授于“古彩填画传承人”,再次站在了古彩的浪尖上。
这时,古彩技艺这一艺术奇葩,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这时。
李文遥不再是一个守望者,而是一个传承者。
在一段时期里,因工作需要,李文遥从事着行政工作,业余时间,李文遥仍旧保持着古彩创作与创新。
李文遥的内心世界,就是古彩世界,对古彩,他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
2000年,李文遥从行政岗位上退休。
退休以后,他有了更充裕的时间来从事古彩的研究与创作。
他在房子里腾出一室,作为自己的创作室。
创作室虽小,却丰富多彩。
李文遥说,他一面整理父亲遗留下来的作品和图稿,一面从事古彩创新研究和创作。
在这期间,他创作了一批具有传统艺术特色的作品,如三国故事“赵子龙大战长坂坡”、 “三英战吕布”、 “保皇嫂”等,西厢记故事“送别”、 “跳墙”等,封神榜故事“四大金刚”、 “龙吉公主”、 “文王访贤”等。
这些古彩作品的色彩明净晶莹,色调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线条刚劲有力,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
除了这些古彩传统工艺常用画面外,李文遥还用传统工艺手法,表现现代人的生活和心境,如“知情知意”、 “安居乐业”等。
作为“古彩填画传人”的代表,李文遥说: “我不再是个守望者,更要作为一个传播者,让古彩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广大。
” (转载请注明来源:最瓷器 http://www.zuiciqi.com/yishujia/fe7a5e3249ce529a2da54b98dade345f_4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