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陶瓷艺术家
陶瓷百科

任星航

任星航职称或者类别:钧瓷大师
任星航,1955年生,河南省禹州市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钧瓷柴烧工艺复原人,中国古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任星航他不仅复原了宋代双火膛结构钧瓷窑炉,而且恢复了钧瓷柴烧这一久已失传的传统技艺。
任星航创作的钧瓷作品,被公认为最接近宋代钧瓷的审美标准,从而成为当代钧瓷艺术的代表人物。
    任星航出身钧瓷世家,为任氏钧瓷第七代传人,幼年即跟从祖父任书田、父亲任坚学习钧瓷烧制,系统地继承了任氏家传制钧绝技,完整地掌握了窑炉建造、釉料配制、造型、烧成等一系列钧瓷烧制工艺,且在窑炉设计及烧成工艺上有着极深的造诣。
    清咸丰年间,任星航先祖任志修(1811年——1871年)儒生出身却无意于功名,痴迷于钧瓷艺术,任志修晚年总结自己的钧瓷烧造经验,于同治六年编著了《瓷器构造备要》一书,全面详尽地记述了钧瓷制作技术,这是钧瓷历史上第一部技术性专业书籍,也成为了任氏钧瓷的开山之祖。
其后,任志修的钧瓷制作技艺经任尚文、任清选、任保魁、任书田几代人百余年的总结实践,至第六代传人任坚日趋完善成熟,任坚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钧瓷艺术专业人才,为建国后钧瓷技艺的恢复和产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任坚(任星航父亲)(1922年——1990年),钧瓷艺术大师,生前系中国硅酸盐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河南省硅酸筹委会委员、禹州市政协委员、河南省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国营禹州市建筑卫生陶瓷厂副厂长。
    任坚先生自幼受父辈陶冶,酷爱陶瓷技艺,立志继往开来,创新求精,造福后人。
任坚自年少年时代起,50余年来孜孜以求,以毕生之精力从事钧瓷理论研究、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对钧瓷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钧瓷志》里对其评价:“他的命运和钧瓷的命运息息相关,在陶瓷界是一位有威望、有造诣、有发现、有创造的杰出人物”。
    任坚先生的墓志铭中写道:“先生为人襟怀坦荡磊落光明,忠正廉洁是其风骨,无私无畏耿性天成,光风霁月同俦咸仰,高山景行后来皆碑。
虽苍口不遗一老,而先生已足千秋。
先生生平呕心沥血,精研钧陶工艺,宏才远志,开扬国粹宝光,五十余稔孜孜求索,乃探骊得珠,极工尽巧。
继往开来,百载难得一秀。
裕后光前,为国贡献良多。
钧苑失英明者,同悼钧都人杰,后世永宗。
”    任星航遵循任坚遗命,子承父业,志力于钧瓷创作,成功复原了宋代双火膛结构钧瓷窑炉,并恢复了钧瓷的柴烧工艺,父子两代为钧瓷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发明设计建造了液化气烧钧瓷窑炉,是钧瓷烧造史上的一项重大革命;    (2)、恢复了各个历史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钧瓷窑炉,如:唐代麻斗窑柴烧“唐钧”窑炉、宋代双火膛柴烧钧瓷窑炉、清代炭烧钧瓷窑炉、近代倒焰窑钧瓷窑炉和直焰窑钧瓷窑炉,并恢复其烧成工艺,填补了钧瓷传承史上“钧瓷工艺技术断代”的空白;    (3)、任星航恢复的宋代柴烧钧瓷窑炉及柴烧工艺,被誉为“复原柴烧工艺第一人”。
         任星航自从15岁开始跟着父亲学建窑、修窑、设计窑,无数次,他站在钧瓷窑炉前,透过观察孔看那跳动着的火焰。
一个星期天,父亲带他出镇上山,给他讲钧瓷工艺的细节,并拣了两块有平面的砖头大小的石块,到河边蘸水相互磨。
石头是好磨的?父子二人交替着磨,终于把石头磨得平滑如镜。
两块石头合在一起,严丝合缝,拿着上边的一块一提,就把下边的一块带了起来。
父亲说:“如果砖有这么平,砌出来会歪吗?建的窑质量能差吗?”父亲任坚用这个办法让任星航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从那以后,任星航一直用这个方法检查修建窑炉的质量,拿起上面的砖,得带起下面的砖来,以证实中间没有空隙。
任星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钧瓷技术,窑变是其精魂所在。
钧瓷的前生是土,土呵,价值几何?一经烈火,身份何止千百倍?炉火,就像是点石成金的手指。
火的艺术离不开燃料,离不开窑炉,而窑炉的构造是否合理、性能是否优良,直接关系到燃料能否有效利用,也就直接影响到窑变艺术的形成。
    因此成年后的任星航在窑炉方面做了许多扎实深入的研究工作,然后才情如春水横溢,发明创造喷薄而出:    1981年,研制设计的双孔隔焰瓷窑,开创了日用瓷无匣钵烧制的先例;    1993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成功设计建造了液化气烧钧窑,用液化气取代传统的煤燃料,完成了钧瓷烧造史上燃料的一次革命;    1997年,设计划棍式隧道钧瓷窑炉;    2000年,再次对钧瓷窑炉进行改革,推出了煤与液化气混合烧制钧瓷技术,并在钧瓷釉料研究上多有建树,而所有这些,任星航并没有关起门来自己用,而同父亲一样,无偿的在禹州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了。
         任星航是把钧瓷当作珍宝看待的,他觉得祖先给留下这么好的文化艺术,后辈没有资格轻视、不恭、亵渎,只能努力。
因此从选料、配釉,一直到烧成,他都是抱着对待珍宝的虔诚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象教徒们对神对佛那样,小心翼翼,毕恭毕敬,不敢有一丝的大意和懈怠。
         禹州至今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北宋年间,宋徽宗做了一个梦,看到一对红似朱砂、鲜似鸡血、晶莹透亮的花瓶,于是下令命禹州的窑工为其烧制。
可是,谁又能烧出只在皇上梦中出现过的宝瓶呢?皇上怒杀了一个又一个窑工……这时,一位美丽的姑娘挺身而出,投入到熊熊的炉火中,一对鲜红瓷瓶终于烧制了出来。
皇上得到宝物,自然满心欢喜,又想让窑工烧出同样美丽的花瓶来。
这时,姑娘托梦给他们,仿照自己的躯体建造一座双乳状火膛窑炉,就可大功告成。
窑建好后,在这座窑里烧出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献给了皇上。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姑娘,把她尊称为“金火圣母”。
任星航代表性作品:凤凰涅槃-任星航-钧瓷龙凤盘原型    传说是有深厚的现实基础的。
1974年,在禹州城东的宋钧官窑遗址发掘现场,文物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为皇上烧制传世宋钧的窑炉外形真的是呈双乳状。
这是全世界唯一一座双乳状火膛窑炉。
    然而,任星航这位中国古陶瓷艺术大师,说起宋代双乳状火膛窑,心中却有隐痛。
双乳状火膛窑是北宋能工巧匠根据历代窑炉特点创造的专为皇室烧造钧瓷贡品的窑炉。
但是随着宋室南渡,这种柴烧钧瓷工艺从此失传。
由于没有任何文献资料,唯一的古窑遗址残缺不全,仅存地下部分。
对于它是否真能烧制钧瓷以及如何烧制,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
比如,一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学者,认定柴烧不能达到1300℃的高温。
所谓的传世宋钧,其实是元代烧制的。
面对专家的质疑,美丽的传说也变得苍白无力,为了维护钧瓷的尊严,任星航决定,倾尽全力,也要解开这一千古之谜。
    为了研究方便,一九九九年初,任星航借钱创办了星航钧窑。
结果年底不但归还亲朋友们的借款无望,且周转资金紧张得连购原料、给工人发工资都无能为力。
他的好友、师兄郑群彦再次伸出援助之手,筹措了六万元的资金,让他购买原料,渡过难关。
然而这样的钱也被一位骗子骗走了。
任星航欲哭无泪,抬头向天,心想自己半生堂堂正正,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地,没有做过半点损人利已之事,怎么遭受如此的劫难?挺过难关后,2004年秋,任星航自筹资金30万元,兴建了一座仿宋代双火膛钧窑,复原它的整个烧制过程。
    这座窑炉的地下部分,根据宋钧官窑遗址而建,地上部分,由于遗址已毁,任星航根据多年来的窑炉经验,几易其稿,精心设计而成。
首次装窑那天,星航钧窑举办了神圣、简朴的点火仪式。
当火炬在一双双一直关心、支持此事的朋友手中传递时,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期盼,也充满了疑问。
失传千年的柴烧工艺,能像火炬传到今人的手中吗?奇迹诞生了,漫长的18个小时等待后,窑内最高温度达1300℃,共用柴4000多公斤。
住火,窑门打开,几件仿宋官窑钧瓷,仿佛穿过1000年的时空隧道,终于成功了来到人们面前。
还没等窑内的温度降下来,任星航带着厚厚的隔热手套,把一个个冒着热气的匣钵抱出来。
自此,与钧瓷发展史有关的那段公案,画上了句号。
河南省文物考古所原所长,主持发掘宋钧官窑遗址的研究员赵青云在现场激动地说,此情此景,真是千年等一回。
    出窑的柴烧钧瓷,釉层浑厚凝重、釉色乳光玉润,经“窑变”呈现的景观,似月下小景,似鲜花怒放,那再现大自然瞬息万变的景象,含蓄、优雅、过渡自然,有巧夺天工之妙。
从首次点火成功,星航钧窑共实验柴烧钧瓷六次,每次都不惜工本,采用传统的手拉坯工艺,模仿传世宋钧造型精制而成。
月白色出戟尊、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海棠红鼓钉洗……一件件美轮美奂的钧瓷精品出世,被专家、学者惊呼为迄今为止最接近宋钧神韵的作品。
    故宫博物馆院研究室主任、教授、考古专家李辉柄,一天来到星航钧窑对任星航说:半月之后,他要去日本讲学,需要带一些实物,看能不能帮他生产一批体现宋钧神韵的作品。
任星航组织人员紧锣密鼓烧出了百十件产品,挑选出二十件让李先生东渡日本。
李辉柄讲学回来告诉任星航:他制作的仿宋钧瓷界受到了重视,日本人惊呼那是故宫的传世宋钧,说明仿宋钧作品已到了可以乱真的境界,遂提笔为任星航写了“钧瓷魂”三个大字。
钧瓷魂    任星航他制作的钧瓷很多都是绝世珍宝,如观音瓶《云涛劲松、《嵩岳古刹》被人民大会堂珍藏,福寿石《莲峰春晓》被国家文物局收藏,观音瓶《雄关》被故宫博物院收藏,仿宋钧造型蟠龙瓶几乎可以和宋钧一较高下。
任星航钧瓷及简介_钧瓷大师任星航联系方式: (转载请注明来源:最瓷器 http://www.zuiciqi.com/yishujia/d924c59a6417ce694bcbb696a96eafe2_4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