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陶瓷艺术家
陶瓷百科

刘志军

刘志军职称或者类别:钧瓷大师
  刘志军,男,1970年出生,1994年建窑,现任刘家钧窑总经理,2001年被授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2 年被授予“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从业经历  15岁时,刘志军被特招进入禹县钧瓷二厂,正式开始了与钧瓷的不解之缘,并逐渐掌握了钧瓷的烧制技艺。
1985年进入禹县钧瓷二厂实验室学习造型设计,同年被派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1986年至1993年在实验室从事钧瓷设计、成型制作、釉料配制等工作;1994年创建刘家钧窑,专业从事钧瓷设计、配方的研制,对钧瓷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和开发;2007年到景德镇陶瓷学院进修。
钧瓷大师 刘志军 与耿宝昌老先生探讨 钧瓷 创作  艺术成就  在长年的制瓷生涯中,刘志军的一项业余工作就是收集过去的钧瓷残片,以宋钧官窑为主。
只要打听到哪个地方有了出土,无论多远,他都会立即赶到。
10多年下来,仅宋钧残片就有上万片,是个人收藏最多的钧瓷大师。
谈到为什么如此热衷收藏这些残片,刘志军说,创新必须以传统为基础。
宋钧官窑是中国钧瓷发展的一个顶峰,钧瓷残片储藏着大量的烧成机理和文化信息,通过解读残片留下的诸多信息符号,能使我们在读懂宋钧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创新工作。
比如,在造型上,《出戟尊》是礼器的代表,《鼓钉洗》是晨钟暮鼓的体现,《海棠式水仙盆》则是“画像为物”的典范。
从实用器中抽离,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研究宋钧残片的过程中,刘志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自然、阴阳、会通、奇偶”,这是刘志军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时把握的四个大方向。
2012年,刘志军创作钧瓷《三教九流图》,即是在其深刻领悟“会通”之道基础上的创新之作。
《三教九流图》正面削发(和尚标识)者为释迦牟尼佛、左边头挽纶巾(儒士标识)者为孔子侧面像、右侧挽发插簪(道士标识)者为老子侧面像,将儒、释、道完美结合,巧妙展现“自然、会通”之意,也将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
该件作品被少林寺珍藏,并先后被赠送给德国外长和联合国总部。
  多年来,刘志军在宋钧的器物中,悟出了道之所存,并把它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他和哥哥刘建军一道创作了钧瓷《道玄钵》、《坤德洗》,分别获得了第九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艺术及日用陶瓷展金奖、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品博览会金奖。
说起《道玄钵》,文化大家冯骥才高度评价说:“用中国人的瓷器表现形式表达哲学思想,把对宇宙自然的认识,用器物表现了出来。
简单得就像哲学一样,这是最能代表中国当代瓷器的一件器物。
”  刘志军擅长造型设计与釉料配制,其作品釉色活而多变、乳光莹润,多次在国内赛事中获奖。
  获奖情况  作品《向往和平》1988年获河南省陶瓷艺术设计一等奖;  《鸡心瓶》1999年被选入“中国陶瓷——钧瓷瓷器邮票”原地封中;与长兄刘建军共同设计制作的《道玄》系列2011年获首届中国高岭国际陶瓷艺术大赛银奖;《三教九流图》2012年获第七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坤德洗》获2010年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品博览会金奖。
  大师观点  刘志军认为,窑变与造型是一个辩证的统一。
如果说自然窑变是钧瓷的共性,那么造型必须要有个性,只有造型有了个性,钧瓷才会让人耳目一新。
但窑变与造型又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即造型是为釉色服务的,造型的重要作用是为了通过窑变展现釉色的变化,只有恰如其分地展示釉色之美,创新的造型才能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
  常用底款  刘家窑、刘志军制  代表作品  《向往和平》、《鸡心瓶》、《观音瓶》、《道玄钵》、《三教九流图》等《道玄》 刘志军钧瓷及简介_钧瓷大师刘志军联系方式: (转载请注明来源:最瓷器 http://www.zuiciqi.com/yishujia/3e2d5d63349696f75f51221406c3bb76_4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