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陶瓷艺术家
陶瓷百科

王隆夫

王隆夫职称或者类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王隆夫,1931年11月生,号昌南子、汉翁,江西浮梁人,世居景德镇,1978年被市人民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其祖孙四代相继以陶瓷为业。
 祖父王昌彬,又名文宜,光绪、宣统年间御窑厂总办(即总管御窑),以高温颜色釉各品种之配方为擅长,对历代各名窑陶瓷鉴别富有经验,与陶业专家郭葆昌切磋陶艺。
辛亥革命后,“皇家”御窑停办,王昌彬自办作坊,继以陶艺营生。
 父亲王廷芳,曾就读于江西省窑业学校,后考入上海美专,善书法、绘画、诗文,并能篆刻,曾一度协助父亲王昌彬管理窑场,自己时亦以书画从事装饰陶瓷。
 王隆夫,生在陶瓷之家,萌以陶艺之志,朝朝夕夕,耳濡目染,尚在启蒙之初,便对陶瓷艺术产生浓厚兴趣。
当他的好奇心按捺不住的时候,居然也偷拿起大人的画笔,于白瓷之上涂涂抹抹,勾几枝翠竹,点几瓣红梅,往往颇具章法,饶有韵味。
抗日战争时期,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处于低潮,祖父王昌彬谢世,父亲谋生在外,家庭生活陷于困境,在万般无奈的情景之下,便弃学从艺,经人介绍进入太平瓷社学徒。
学艺三年,深得太平瓷社老板、师傅的器重,加之家庭的影响,很快就能上手画瓷。
 王隆夫从小崇尚明代陈老莲及其绘画技法。
他在临摹其范本的时候,往往是茶不思、饭不想,连睡觉也被抛到九霄云外。
对于技师学艺,他既不畏求远,也不曾舍近。
他发现当代上海清末画坛名家任伯年笔下的花鸟画,深得陈老莲的神韵,便私续任氏画风。
他同时不忘向擅长画传统人物的大师、高手王琦、王大凡等人求教,潜心研磨大师们的功力奥妙,从中吸取艺术营养。
 1948~1955年,王隆夫在珠山南麓(即珠山路,厂前街)开设王隆夫画室。
四面八方的瓷商和瓷器爱好者上门定货,应接不暇,名声渐大。
 王隆夫在绘画方面颇有悟性,他所画的古典历史人物,重在刻画各个不同人物的精神气质和历史背景。
他为画好诗人陶渊明,首先认真研读《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然后再动笔作画,因而作品中的陶渊明那种旷达恬适的个性与气质刻划得非常精微,可谓达到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
他笔下的《李白放歌》,刻画李太白的内心世界,那种“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的抑郁心境亦表现得生动而真切。
 1966年,王隆夫被下放到厂基建工地挑担挖土,他很风趣地把这段经历说成是自己闭门补课的时刻,晚上在陋室中读书,用废纸画画、写字。
有时也难免苦恼,但他并不消沉,而是本着“风物长宜放眼量”的精神,重捡纸笔慰寂寥,以积极的态度来度过那艰难的岁月。
 王隆夫从艺40余年,作品数以千件计。
其代表作品主要有粉彩《八仙过海》28公分八角薄胎碗,1980年获全国陶瓷美术设计一等奖;粉彩《夜宴桃李图》3尺6瓷板画,1983年获全国工艺美术评比金杯奖;粉彩《八仙图》3尺6条屏瓷板画,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藏;粉彩《唐英诗意》大型瓷板画,由景德镇龙珠阁收藏。
他主持设计并参与制作的粉彩《六鹤同春》双万件瓶,被印尼客商以12万元人民币收购。
同年,他的青花釉里红大笔海、粉彩《寿佛图》尺2瓷板画,被日本恩巴“中国近代美术馆”高价购藏。
 (转载请注明来源:最瓷器 http://www.zuiciqi.com/yishujia/2065b20371c4f46d2e445d2450c79814_746.html)